秘霞洞石刻
秘霞洞位于淮北市相山公園虎山西麓。秘霞洞石刻,2012年被公布為安徽省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秘霞洞又名小仙洞、藏經洞。據清光緒《宿州志》載:“小仙洞, 在相山東,有藥井印月,露鬼吹風,相傳小仙即王子晉?!庇智蹇滴酢端拗葜尽酚涊d:“秘霞洞,相山東麓,吐吞云樹,頃刻萬端,任文石鑿以藏書,壁上有銘?!?/p>
秘霞洞為一天然石洞,面積約100平方米,作為石窟寺,從金代延續(xù)使用至明代;洞口僅容一人進出,石壁上刻鑿有蓮花紋飾,有外室和洞內洞。內洞位于外室的東南角,為一較長的天然洞穴,在距洞口11 米處被堵;外室則呈不規(guī)則狀,高約15米,面積約15平方米,頂上有一月牙形天井,西壁為一摩崖造像,中部為釋迦牟尼像,左右為四大護法侍者及兩天王像。秘霞洞洞口左側有一幅摩崖題刻,上書“大金壬申三月日□,王公先生致□□”。洞口右側平臺上鑿有一小水池,常年不干涸,水池右上方也有摩崖題刻,上書“方丁村魏思孝,宿州蕭縣功德主,高樂村宮東,萬歷十七年三月立,主持道人孫甫、侯東陽、李自高?!倍纯谧笄胺降奶烊磺嗍峡逃袔r畫,石長4.8米,寬約1.25米。巖畫上刻圖4幅,左側一野兔表現得十分溫和閑暇,兔的上方有一長尾鳥在自由飛翔;畫面正中刻有一鷹,方頭鉤鼻,右邊為一長喙鳥,似在覓食。
秘霞洞石窟寺及石刻蘊含文物體量較大,集摩崖造像、摩崖石刻、巖畫于一體,是皖北地區(qū)少見的摩崖造像和摩崖石刻,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;其內容對研究本地區(qū)宗教發(fā)展傳播以及宗教文化有重要意義。巖畫風格獨特,對研究巖畫的種類及刻畫技術具有重要價值。